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邛崍回瀾塔》 

邛崍回瀾塔

回瀾塔又名鎮江塔,位於邛崍市城東南5公里寶林鄉塔子村,全名回瀾文風塔。

據史載,此塔是清代在明代鎮江塔的塔基上重建的。經考證,現存之塔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起重修至第八層後,于光緒初年複又從第八層修至第十三層,並於光緒八年(1882年)竣工。

此塔為十三層樓閣式磚塔,東西向,通高75.48米。塔平面呈六邊形,邊長6.1米。基台高出地面部分用紅砂石砌成,高0.8米。塔身第一層至第三層層高較高(約占通高的1/3),以上逐層遞減,每層層高與邊長比例勻稱。塔身逐級收分明顯,外輪廓線呈階梯狀,使塔的外觀極其挺拔雄偉。塔簷疊澀四級挑出短簷,唯第六層為疊澀五級出簷。攢尖頂上置陶制三節葫蘆形塔刹,式樣別致。

塔底層西面辟圓拱形塔門,高1.96米,寬1.07米。塔門甬道長2.7米,寬1.4米。甬道中間頂部疊澀五級作覆盆形藻井(1.1米×1.1米)。塔內砌六邊形塔心柱,塔心柱中辟方形塔心室,邊長3.3米。四角置半圓形角柱四根,東面壁上開一圓拱形佛龕,頂部疊澀七級作覆盆形藻井。塔心室北面有甬道,連接塔心柱與塔身之間的磚砌夾壁梯道。梯道寬0.65~0.77米,頂部作人字拱,盤旋而上至第九層。值得注意的是,底層塔心室不在塔心柱中心,而是偏向西面約0.8米,使塔心柱東面有足夠的厚度,這樣一來,二層以上辟於塔心柱中心的塔心室與底層塔心室從南北兩側看,便不在同一條中軸線上了。

塔二至八層西面開一圓拱形小窗。塔心柱中心辟方形塔心室,內邊長逐層稍有縮減。東壁辟一佛龕。塔心室頂部及塔心室甬道與夾壁梯道結合處頂部均用磚疊澀作覆盆(或覆鬥)形。二至五層塔心室四角砌角柱四根,六至八層塔心室無角柱。

第九層不砌塔心柱,而用磚將第八層塔心柱封頂,成為平臺,平面呈六邊形,內邊長2.5米。九層以上東面塔身內壁均為一圓拱形佛龕,其餘五面開圓拱形小窗。從第九層起改為沿邊置木梯而上。十至十三層均為中空搭置木板平臺。第十三層六邊形平臺的內邊長僅1.2米。塔頂疊澀七級作覆盆狀穹窿頂。

九層以上塔身內壁可見明顯收分。塔身內壁轉角處施以角磚連接,以增強拉力。

為解決塔內通風和採光,除了二至八層塔身西面開小窗(底層辟塔門)正對塔心室外,每層又沿梯道盤旋,在塔身其餘五面開條形氣窗(約0.8米×0.4米),外觀氣窗排列呈螺旋狀。九層以上因不砌塔心柱,改為中空平臺,五面開窗,使塔內通風良好,光線充足,也便於遊人眺望。

此塔用磚為特製,尺寸較大(38釐米×19釐米×10釐米)。塔身用白灰砂漿砌築,施工精良,因而此塔雖立於河心砂磧之上,歷經風雪、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災害的侵襲,逾百年而安然無恙。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