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大理聖源寺觀音閣》 
‧所屬分類= 古蹟的類型分類 > 樓閣

大理聖源寺觀音閣

聖源寺位於大理市喜州鎮慶洞村,為四合寺院,有山門、兩廂及大殿。大殿南側尚存一座明代建築觀音閣,是大理市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物。

觀音閣為重簷歇山樓閣式建築,青瓦頂,翼角起翹與正脊生起較顯著。閣分兩層,上層原供觀音像,下層供龍王及本主像。下層面闊五間12.6米,進深四間9米。上層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下層前簷兩梢間,各砌一段影壁式磚牆,因無平座,上下簷之間顯得格外疏朗,使得建築的整體外形清雅古樸。

觀音閣用柱三十根,其中簷柱十四根,梁架結構為抬梁與穿鬥混合式。明間梁架用中柱貫穿上下層直頂脊檁,中柱前後置單步、雙步及三步梁。各梁之間的一端用瓜柱支撐,而插進中柱的一端底皮加雀替承托。三步梁頭搭在柱頭斗栱上,前端砍成垂直截去的耍頭。四轉角處各置一根抹角梁,出頭搭在次間平身科斗栱的大鬥上,從外面看,似在此多出一道斜華拱。上簷斗栱坐在平板枋上,平板枋與額枋的斷面呈“T”形,至角柱出頭後,平板枋刻成海棠線。上簷斗栱計有三十攢,結構為單翹三踩,華拱頭用交互鬥承托撩簷枋和撩簷檁,不用令拱。華拱後尾承羅漢枋,羅漢枋上刻三幅雲花紋。坐鬥上用單層正心拱托正心枋及簷檁。下簷不用斗栱,只前廊簷柱間用兩道枋子,中隔花板,兩端置花牙子雀替,為清代中期維修時改加。

觀音閣的確切建築年代已無可稽考。據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聖源寺住持僧寂裕所著的《百果因由》一書記述,寺“建自隋末唐初,宋代寺毀,平國公高順貞複建之,至明元帥楊重建,後為水患,只存正殿”。再結合觀音閣的梁架結構特點和斗栱風格看,定其為明代遺構應不致有誤。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