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彭陽崖窯》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彭陽崖窯》 寧夏南部山區地貌變化極大,溝壑縱橫,在山大溝深的固原、彭陽及同心一帶,黃土覆蓋深厚,長期以來,人們就在山坡上開挖窯洞居住。該地窯洞;通常選在向陽的山坡,利用立崖面,依山勢開挖,斷面呈抛物線形,當地人稱之“崖窯”。 彭陽縣的崖窯,小窯開間2.3米左右,頂高3米左右;大窯5米開間,頂高6.6米。窯洞深則視土質及功用而定,一般10米左右,亦有進深30余米者。臨窯門處,常盤炕、設灶,為日常起居用,向內則存放糧食,最裏邊用來圈牲口。大窯一般正中為主窯,窯前建有抱廈,窯內有天花板,有暗道通向高窯,還有“地窯”貯藏財物,窯下部挖有炕洞,崖頂上建有“稍牆子”,即女兒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