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北京社稷壇》  Alter of Lan and Grain in Beijing

社稷壇位於北京天安門西側中山公園內,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和五穀神的地方。此壇於明永樂年間與北京宮殿同時開始修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明代營建時,將社稷壇和太廟(今改稱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呈“左祖右社”的佈局,建於午門外東西兩側,清沿用明制。

社稷壇建築群占地約22萬平方米。壇區南、西、北三面不設門,東面由南而北設有社稷街門、社左門、闕右門。壇區內建築按使用性質大致可分為四類:北半部是祭祀時使用的拜殿和戟門(明代稱具服殿),南半部為祭祀社稷的社稷壇,西側砌有祭祀時使用的瘞位(現已無存)和存放神牌、祭器及製作祭品的神庫、神廚、宰牲亭等,西南隅是為祭祀服務的奉祀署用房。其中社稷壇、拜殿和戟門都是皇帝祭祀時直接使用的主要建築,因此四周繞以高大的外垣牆。社稷壇北向,平面方形,高兩層,每面用白條石砌築,下層邊長17.82米,上層邊長16.87米,壇面四周用條石鑲邊,邊長15.92米。壇隨方位鋪五色土,即中黃、東青、南紅、西白、北黑,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壇面中間有邊長0.51米的方石柱一塊埋入土中,稍微露出末端,稱社主石。壇四周砌築的內壝牆,每面的牆體也是按照壇面方位顏色用各色琉璃磚砌築而成。

壇北欞星門外是拜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屋頂是單簷覆以黃琉璃瓦歇山式,簷下施以單翹重昂七踩斗栱,檁枋繪製金龍和璽彩畫,金碧輝煌,極為壯觀。拜殿北為戟門,名為門實際上也是一座殿宇,是祭祀前皇帝休息和盥洗的地方,形制大體上與拜殿相類似,但在體量上比拜殿略小。

內壝牆外西南的神庫和神廚面闊各五間,另有井亭一座,都是坐西向東,緊靠外垣牆一字形排列。外垣牆西門外通道之南有宰牲亭和退牲房各三間,東向,有圍牆,北面開門,自成格局。上述各組建築都覆以黃琉璃瓦,除宰牲亭是重簷歇山頂外,其餘的都是單簷懸山式屋頂。

據《周書》載:“社,祭土而主陰氣也。”因此,社稷壇區的總體佈局是坐南面北的格局,這與中國古代皇家宮殿建築坐北向南的傳統方位不同,壇區內建築的佈置與祭天、“主陽”的天壇相反,主要建築在南向。從數目的陰陽關係來說,偶數為陰,因此建築各個部位的組成也取偶數,如社稷壇的壇體為兩層,壇通高四尺(1.33米),拜殿和戟門的臺階都是六級等,藉以附會“社稷”是“主陰”的設計指導思想。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