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永濟黃河古蒲津橋遺址》  Ruins of the ancient Pujin Bridge over Huanghe River in Yongji

黃河古蒲津橋東端遺址於1989年在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灘上出土。蒲津橋始建於春秋魯昭西元年(西元前541年),是“黃河上的第一座浮橋”,也是我國古代最長的大橋。在唐開元前,它是竹索浮橋,唐開元十二年(724年)改建為鐵索浮橋。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河水暴漲,將西岸四尊鐵牛錨捲入河中,河北真定和尚懷丙應募用雙船橫杠排重的方法起出鐵牛,修復大橋。金元光元年(1222年),金、元爭奪河中府(蒲州城),金將侯小叔“燒絕浮梁”。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將徐達再架蒲津橋,這是蒲津橋最後一次複建。

蒲津橋數興數毀,先後存世約兩千年。其中唐開元時所改建的鐵索橋,形制恢宏,設計新巧,工藝精湛,雄偉華麗,為中外古代橋史上所絕無僅有。兩岸各鑄鐵牛四,各以鐵人策之,八牛對拽八條大鐵鏈,連結幾百艘長約20米、寬3米、繪有鷁首的大船,上覆厚木,“鋪成連秦晉之長道”。從“屈而且抱”(唐•閻伯玙),可知是自然曲浮橋;從“河擘雙流”(唐•薛能)、“襟束於中潬”(唐•張說)和“自中灘而對出”(唐•張仲素),可知此處黃河分主槽和輔槽,中隔沙洲,所謂“一橋鎖三城”,是極為別致的長短兩曲浮橋。主槽橋長360米,輔槽橋長320米,橋總長680米。

已出土的東岸四牛“為牡為犉為犍為〓”,均蹲立於鐵板上,鐵板下有直徑40釐米、長3米餘的鐵柱六根。據實際測算:四牛體長3~3.1米不等,體高1.5~1.66米不等,體重26.6~43.5噸不等,若牛、板、柱(三者為一個鑄體)一起計,則最重者達70噸以上。我國著名橋樑專家唐寰澄先生指出:“這是一個有實際功能作用的藝術珍品,是技術和藝術有機結合的典型,是中國勞動人民對世界橋樑、冶金、雕塑事業的貢獻,是世界橋樑歷史上惟我獨尊的永世無價之寶。”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