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照片】拉薩哲蚌寺歲寒林寨林劄倉釋迦牟尼殿
*《樂安流坑旌表節孝坊》
*【照片】上海小桃園清真寺大門
*《延安岑山寺塔》
*【照片】肇興智寨鼓樓
*【照片】廣州南海神廟右側回廊
*【照片】通道坪陽橫嶺鼓樓剖面
*《樂安流坑村》
*《畢節大屯土司莊園》
*【照片】唐家大屋屋簷裝飾
*《大餘嶺南第一關》
*【照片】上海三山會館石刻
*《淩源天盛號石拱橋》
*【照片】阿壩朗依寺木雕(二)
*【照片】吳江同里退思園古鎮風貌
《福州萬壽橋》 Longevity Bridge in Fuzhou

據《福建省志》記載,萬壽橋俗稱福州大橋,北宋元祐年間造舟為梁,橫跨南台江上,是一座浮橋。現在保存下來的萬壽橋,為元大德七年(1303年)由萬壽等頭陀法助奉旨募造。

萬壽橋是一座有特殊價值的石樑橋。我國著名橋樑學者羅英在《中國石橋》一書中說:“簡支石橋的構造,採用石板石樑並用的尚未多見,福建萬壽橋即採用這種特殊結構。”萬壽橋的橋面,不像泉州洛陽橋那樣用七根並排的大樑,而僅僅採用兩根大石樑,間距3~4米,橫架於石樑之上的石板厚20~30釐米,橋寬約4.5米,兩邊護以石欄。這種主樑上橫架石板的做法,既可減少上部橋跨的主樑數量與重量,減輕基礎的負荷,又可使荷載通過橫鋪石板合理地分散給主樑,這無疑是現代橋樑合理結構的先聲,它標誌著我國石樑橋建築技術已達到了一個相當完美的境界。

萬壽橋另一個特點是,從平面上看,橋中線向上游突出,形成一個大弧線。

近年來,在橋面上添了兩根鋼筋混凝土大樑,置於舊石樑外邊,用橫樑聯繫,並加築鋼筋混凝土橋面。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