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休寧岩前登封橋》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休寧岩前登封橋》 該橋位於休寧縣岩前鎮,飛架于橫江之上,是登齊雲山的隘口。橋始建于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由徽州知府右之賢與休甯縣士紳黃廷祝倡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橋被洪水沖毀,黟縣西遞村人胡學梓出資重修,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告成。 全橋氣勢雄偉,造型壯觀,比例勻稱,線條洗練,做工講究。橋身長147米,寬8米,作九孔石拱,剛性橋墩,券高12米,蛋尖形。兩端踏跺分別為三十五級和四十一級。橋面由四豎三橫石板鋪成,寬闊平坦。中間主道寬2.2米,兩側次道寬1.4米。南端橋頭豎一牌坊,額枋正中鐫刻“登封橋”三個大字,北端橋頭立碑石一塊,高1.5米,寬0.88米,上刻有徽州府正堂告示。橋兩側欄板高0.9米,厚0.23米,由三皮長1.4米、寬0.22米、高0.3米的條石疊成,兩端分別立有0.23米見方、高1.2米的短柱,並置抱鼓石一對,將橋身裝點得質樸典雅。欄板底端在間隔3米左右處開設長15釐米、高5釐米“凹”形泄水孔一個,左右共計十八個。該橋迎上游一面砌築高達8米左右、平面形狀如劍端的分水尖橋墩八個。全橋選用當地所產的紅砂岩砌築,並用糯米漿拌石灰嵌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