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桂橋位於陽朔縣白沙鎮舊縣村北的舊縣水上,是廣西現存最早的石拱橋。據橋拱石內壁的石刻《造橋記》記述,橋名仙桂,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重修於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是當時臨桂縣東鄉大圩(今靈川縣大圩鎮)漢族匠人所造。橋長15米,寬4.2米,虹式單拱,拱跨6.9米,系用二百八十一塊長方條石分九行平列起拱幹砌,中間是一塊長4.16米、寬0.41米、厚0.09米的定橋石,南北橋堍各有四級臺階。橋的弧形流暢,猶如彩虹橫臥,似明月西斜。古拙的平列式幹砌法和粗獷的石料鑿刻使該橋顯得樸實典雅。該橋似鬆散而並不鬆散,歷經八九百年風吹雨打、河水漲落,它仍然靜臥在舊縣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