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滸西莊遺址》  Ruins of Xuxizhuang

滸西莊遺址

滸西莊遺址位於武功縣武功鎮南約3公里的漆水河西岸第一臺地上。該遺址東臨漆水,西南靠著小北河。遺址東西寬約500米,南北長約700米,面積約35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最厚達6米左右。滸西莊遺址發掘面積1204平方米,發現廟底溝二期文化及其他古文化房址十四座、窖穴三十七個、陶窯八座、墓葬十九座、各種遺物四百二十九件。該遺址的文化層堆積由下到上依次為仰紹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西周文化三期。其中廟底溝二期文化層最厚,遺跡、遺物也最豐富,據測定其年代大致距今四千四百至四千七百年。
廟底溝二期文化共發現房址十二座、窖穴三十五個、陶窯四座、墓葬十八座。十二座房址中有八座保存較好,均為半地穴建築,其中七座平面為方形,一座為圓形。七座方形房址的形制基本相同,面積多數在8~12平方米之間,個別的如F6達30平方米以上。這些房址都有一條門道突出於門外,門道底部與居住面齊平,均為草泥土白灰面。多數房址的灶設在居住面的中部,少數在東南角,灶與居住面平齊或稍高,但都不向下掏坑,有的是劃一至三道同心圓、有的是有意留出不塗白灰面的圓面而作為生火範圍。牆和居住面都為草泥土白灰石。房內柱洞多寡不一。方形房址以F6較為特殊。F6坑口距地表0.7米,房址共有七層居住面。從平面範圍來看,下面的第五、六、七層完全一樣,第三、四兩層基本相同,第一、二兩層也基本一致。下麵三層平面為方形,拐角圓鈍。南壁中部有長方形門道突出屋外,南壁的東端轉角處及西壁的中部亦有近似門道的建築物突出。居住面為白灰面,面積31.27平方米。牆壁上也塗有白灰草泥土作為牆皮,在第六、七層的牆根上還塗有一周紅彩,第五層則無。灶址設在居住面的中部,為兩個同心圓。在第五層灶址的內圈還塗有一圈紅彩,外圈塗有一圈黑彩。屋內有柱洞4個,二個靠近南壁,二個靠近北牆。門道作長方形,向門外突出,底部與居住面平齊,周壁及底部為草泥土白灰石面。房址東南角和西壁有突出部分。第三、四層居住面與前三層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東壁擴出10釐米,南壁的門道向外延伸出30釐米;居住面的白灰面下塗有一層經過淘洗的細黃土。另外,第四層的灶址與第五層灶址一樣施有一圈紅彩和一圈黑彩。第一、二層居住面最主要的改變是:東壁中間增建了一個長方形突出物,灶址往南移動20厘米,兩個同心圓改成三個同心圓;第二層西壁中部長方形突出物比原來縮短0.18米,第一層又縮短0.23米,牆根及灶址周圍沒有塗彩現象。圓形房址只發現F4一座,面積3.8平方米。門道向北。房址居住面分上、下兩層,為摻雜白灰的黃土。房址周壁博面未經修整,沒有塗抹牆皮。屋內發現柱洞三個,作“品”形排列,一個與門道相對,位於南牆根,另兩個在門道兩旁,靠近東、西牆壁。門道設在房址中部,以梯形向屋內凹入,門底部有一臺階。發現的三十三個窖穴,大致可分為袋形、筒形、橢圓形套聯、勺形和不規則形五種,其中袋形坑和不規則形坑最多。坑內均有路土面和通道。發現的四座陶窯都保存得較好,形制均為橫穴式,即窯室與火膛橫陳於同一平面上,有兩道主火道,主火道又分出若干條分火道,形成葉脈狀。有的出現了窯室頂部、窯室封門、火膛封頂及建有通氣孔等重要現象。十八座墓葬分佈不甚規則,其形制多數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只有少數沒有墓壙或墓壙不甚明顯。有隨墓品的墓很少,只有個別墓隨葬一些蚌殼或一枚箭頭。滸西莊遺址的大規模發掘,在關中地區中部還是第一次,大大豐富了廟底溝二期文化的內涵,為研究該文化的社會性質、經濟狀況、生產力發展水準提供了十分可貴的資料。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