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宣化岡拱北》  Gongbei of Xuanhuagang

宣化岡拱北

宣化岡縣是著名的中國伊斯蘭教赫忍耶門宦的傳教聖地,坐落在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縣城西北的北山查灣村,始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大興土木於1915年,經擴建經營,規模逐漸宏大,始成一處具有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伊斯蘭教建築群。宏大的建築群依山而建,鱗次櫛比,高低錯落,占地1萬多平方米,分佈大小庭院24個,殿堂樓閣、亭枋拱北、居住房舍300餘間。在布局上,主要的大型院落建築仍具有中軸線,但次要的小型院落建築不強求採取對稱方式,而是根據地形靈活佈置。房屋的朝向往往取決於地形,院落的形狀大小也不拘一格,房屋結構大多採用木構架,牆壁多用磚料,偶然也用一部分土坯或夯土。色彩方面,以大面積的灰青牆面和屋面為主,而大門、二門、殿堂、拱北等主要建築則用朱紅門牆,施彩畫,加雕飾,形成規模宏偉、雕飾豪華、裝修精美的建築群體。

大門、二門
宣化岡的總大門是一座門樓,高大雄偉,通高約15米,寬約10米,下層為磚石結構的城門式通道,中間開一圓拱大門,門洞上額石刻“宣化岡”三個大字。上層是一座重簷歇山式的樓閣,面闊三間,正中開門,上懸一木匾,書“觀光樓”。樓為大木起脊,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樓身雕梁畫棟,映翠飛丹,樓的四周築花磚圍欄,顯得玲瓏精巧,氣度不凡,登樓觀光,張家川縣城盡收眼底。

二門稱東陽門,位於大門後約20米的台狀地基上,是一座重簷雜式建築。上簷盔頂,下簷廡殿頂,通體磚結構,上簷正中豎書“道慣古今”四個大字,下辟宮式大門,氣勢雄偉,可與大門相媲美。

會客院
會客院又稱花院,位於建築群的前半部,院門是一座面闊三間的懸山式通道建築,兩邊分設 接待室和收發室,中間為過道,開版門,東建三間鎖子廳,裝修極為精美,扇門窗,鬥縅雀替,精雕細刻,別具一格。

拱北院
拱北院是宣化岡的中心庭院之一。出會客院,沿著石條鋪築的臺階盤轉而上,直達拱北門,拱北門是一座木質牌坊門,三樓四柱,琉璃頂蓋,朱丹彩繪。過拱北門進入拱北院,內鋪東西向石甬路一條,甬路上建花亭五間,供上墳人祭拜用。花亭正北靠山崖處一字排列三座四室拱北建築。中間是一座雙室拱北,面闊五間(15米),進深三間(8米),重樓複宇,兩閣並立,外廊周匝,踏道如意,造型秀美而富於變化。房屋結構,下層為北方多用的抬梁木構架體系,週邊砌磚牆,辟門窗,做勾欄,顯得剛勁有力;上層為南方多用的穿鬥木構架體系,週邊裝裙板,施平座,懸垂柱,鑲掛落,顯得秀麗輕巧。台明散水,用各種形式的石雕、磚雕構件砌築,構成豐富美麗的藝術面貌。拱北的兩側各建一座盔頂磚雕、門樓式建築,都以木柱、木額枋構成骨架,在木骨架的四周用磚砌成門樓式的輪廓,前後兩面開圓拱門,在需要裝飾的部位鑲嵌安裝各種花紋圖案的雕刻磚,簷下鬥縅、盤頭、欄板、掛落、墊花、平座、垂柱等也都是用磚雕成,圖案形象生動,線條柔美,雕刻的手法有浮雕、平雕、透雕,均以精麗見稱。

禮拜寺院
宣化岡的禮拜寺院嚴格遵守中國回族清真寺的傳統格局,採用東西方向的軸線,大門位於東端,禮拜殿修建在正西,面闊五間,分為前廊、大殿及後殿三部分,是一座勾連搭的殿式建築,斗栱繁密,明柱渾圓,垂簾精雕,雀替細刻,工藝十分考究。大殿 東邊矗立“省心樓”一座,為二層重簷六角攢尖頂建築,各層簷下均施鬥縅、平座、欄杆。南北兩面各修花亭三間,組成佈局規整的四合院。

宣化岡的主要建築都是清末民初的作品,多為外地能工巧匠設計建造,佈局靈活自由,造型雄偉美觀,結構堅實合理,裝修精美多變,色調素雅明淨。除此而外,一些小型建築和庭院,如修道洞、書房院、沐浴院、馬房院、家院等則逶迤穿插,佈置在主要建築的周圍,整個建築群,院落重疊,屋宇參差,大院套小院,小院起閣樓,顯得渾厚而莊重。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