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賀蘭潘潘昶宏佛塔》
*《績溪大坑口胡氏宗祠》
*製作團隊
*【照片】拉薩布達拉宮白宮入口門廊
*《呼蘭四望亭》
*【照片】龍井三合鄉北興村梁宅立面
*《通道坪陽馬田鼓樓》
*【照片】蘇州拙政園與誰同坐軒外望
*《滿城方順橋》
*《朝陽八棱觀塔》
*《阿垻墨桑土千戶官寨》
*《濟南九頂塔》
*【照片】龍勝平安寨廖宅軸測圖
*《同心清真大寺》
《瀋陽福陵》  Fu Mausoleum in Shenyang

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因位於瀋陽市東郊,俗稱東陵。

東陵位於一丘陵地上,南臨渾河,北依天柱山,地勢北高南低。陵依山勢而建,以兩座四柱三樓歇山頂的牌坊為起點,牌坊原是木制,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皇帝東巡時改為石制。坊的後面為華表柱,柱後是正紅門。門為三楹歇山式建築,環以繚牆,東、西兩側設蟠龍照壁,前置石獅一對。入門為甬路,兩旁成對排列著華表、駱駝、馬、獅子、虎等。登臺階,過石橋,正當中有一重簷歇山式的碑樓,樓中立有“大清福陵神功聖德碑”,碑及碑樓都是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所建。碑樓東有茶膳房,西為果房、滌器房,南有省牲亭、齊監獄,均為三開間硬山式建築。碑樓之北為陵的主要建築——方城,方城南面正中為隆恩門,門樓為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帶圍廊的歇山頂三層樓閣式建築,城四角建有重簷十字脊的角樓。方城內正殿為隆恩殿,左、右有東、西配殿,均為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帶圍廊的歇山式建築。隆恩殿后有石柱門、石供桌等,是清嘉慶年間增設的。再後為明樓,樓中立有“太祖高皇帝之陵”碑,樓於1962年毀于雷火。樓後為月牙形寶城,寶城中央葬著努爾哈赤和皇后葉赫那拉氏。

福陵始建于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其規模是逐漸形成的。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建寢殿,植松木,立石獅、石象、石虎、石馬、石駱駝等。清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為福陵,清順治、康熙、乾隆年間又加以改建、擴建,使之成為今之規模。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