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黑龍江蒙古族民居》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圖片
![]() |
《黑龍江蒙古族民居》 Dwelling of the Mongolian Nationality ‧所屬專欄= 熱門古蹟景點 黑龍江蒙古族主要聚居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散居于嫩江流域的一些市、縣和綏化地區。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獨特的自然條件,也就形成了獨特的民居建築。 牧民多住白氈圍成的圓形蒙古包,高2米多,直徑3米餘,由圓形圍、“哈那”和傘形頂架組成。周圍和頂上覆以厚氈,用繩子從四周縛起來。包頂中央有天井,以利通風和採光,爐灶的煙囪也從天井中伸出。這種蒙古包適合遊牧生活的需要,簡易輕便,便於拆卸。有的人家因人口眾多而建蒙古包群,即以長者所住的大包為中心向外擴建,其西端為祭喇嘛佛之佛包,另有家屬包、倉庫包各若干,甚為壯觀。 部分牧區和半牧半農區,由於定居也出現了土木結構的蒙古包,但有的在向陽處開窗,裏面砌火炕。 以農業為主的蒙古族居室為固定式泥抹房屋,房屋中間有灶和廚房,東、西分兩室,皆為南北炕,其餘作倉房。亦有圓錐形房屋,其內部多仿蒙古包的形式,即在圓室入口處有長方形一室,裏邊設爐,三邊圍炕,西面壁間祭喇嘛佛,房脊有穹窿。 過去也有少數土、木、石結構的房屋和漢式的磚瓦房,多為王公貴族和喇嘛的住宅和寺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