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富民永定橋》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富民永定橋》 富民永定橋 永定橋位於富民縣城南門外,橫跨於螳螂川上,始建于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 橋全長70米,四墩五孔,是昆明地區最長的一座木梁橋。四個橋墩均採用堅硬的玄武岩石經過打磨加工成平整的石條鑲砌而成,接縫處鑿有銀錠形榫口,再用鐵水澆注,十分堅固。橋身是用徑高50~60釐米的硬質木料作梁,梁上再鋪木板作橋面。橋上原建有木結構廊屋二十間,梁架兩側有扇形木雕裝飾,上繪有山水、人物、花草、鳥獸等圖案,裝飾華麗,故又有“永定大花橋”之稱。廊屋內設有六十四個廊櫃,專供小商販經營日用百貨及小食品。在橋墩的兩頭還建有小亭閣與佛龕。橋兩端的出入口處各建有石牌坊一座。 永定橋自建成至今,曾經歷了幾次大的災難。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水沖塌橋墩一個,橋屋八間,兩年後修復;乾隆六十年(1795年)又因火災燒毀橋屋十九間及牌坊兩座,嘉慶二年(1797年)修復;1952年因年久失修,木梁遭朽,拆除了橋屋,更換了橋身木梁和橋面木板,並填平了橋兩端的石階;1963年和1983年又先後填塞了第五個橋孔,橋面拓寬,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改建後的橋長54.8米,寬15.6米。今天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永定橋,在外觀上已有很大的改變,但它那堅實的橋墩依舊是明代初建時的遺物,保持著古樸的風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