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 圖片
《前郭爾羅斯哈拉毛都蒙古族貴族府宅》  Official house of Mongolian in Qian Gorlos
‧所屬專欄= 熱門古蹟景點

哈拉毛都位於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東南部,距縣駐地前郭鎮東南33公里。“哈拉毛都”系蒙語,意為茂密的樹林子,因為當初此處樹木很多。

據史料記載,早在清順治年間就有蒙古族人民在這裏定居耕種。從旗祖固穆起,其子孫統治郭爾羅斯前旗的歷史達三百餘年,王府最初駐固爾班察罕(今查幹花鄉昂格來屯),後約於清光緒年間搬遷到現在的哈拉毛都。末代旗王(紮薩克王爺)、哲盟盟長——號稱十家王頭,“末代王爺”齊莫特色木丕勒就出生在此地,因此該地俗稱“王爺府”或“王府”。1945年8月以前王府與其東北約4公里外的全旗最大的喇嘛廟崇化禧寧寺構成了昔日郭爾羅斯前旗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活動的中心。1949年前後兩處建築被拆除,現僅存有王爺的兩位叔叔的府宅,雖然院落已拆毀,但建築保存得還比較完好。

哈拉毛都地勢,南高北低,崗地起伏,形似臥龍。當地建房沒有固定的“向口”(一般北方民居都坐北朝南),而是隨山形走勢建造,建築風格與普通吉林民居有很大不同,很多建築都是由北京來的工匠建造,建築風格是傳統的北京四合院和北方民居建築形式的融合,再加入蒙古族的民族生活習慣和宗教特點而成的。據記載齊王府是1914年重建而成的,而這兩所府宅是在此後相繼建造的,現就兩組建築的特點與風格說明如下。

“七太爺”府宅

該處宅院是兩組建築中建造品質較好的一處,現存有一帶連廊的四合院,整個院落背靠起伏的山崗,前面地勢平坦開闊。正房為五間,硬山卷棚式屋頂,這種做法在吉林傳統民居中是絕無僅有的。正房前建有簷廊,柱子較細,沒有鼓石式柱礎,“枕頭花”磚雕形式簡單,沒有“腰花”、“山墜”等吉林民居的特殊裝飾。當年屋內地面是青磚鋪設的火地,下設火道,上面再加鋪毛氈,即成火炕。正房的室內沒有隔牆,而是靠北部設有若干暖格,暖格前拉幕簾,隔出睡眠區。正房雖為五間,但在北面牆上只開有三扇窗。西端山牆開有一大窗,從現在塞堵的痕跡看,西窗下部一直落到地炕的高度。蒙古族非常注重西向,將西屋作為祭祖的地方。

兩側廂房各為三間,屋頂均為硬山卷棚式,堂屋有一個木隔斷,沒有花飾,風格樸素,特別之處是西廂房背面開窗,而東廂房背面一扇窗也沒開。門房為三間,屋頂也為硬山卷棚式,大門兩側設看牆,門前設抱鼓石,屋面用“燕尾虎頭”瓦鋪設,很有特點。

正房、廂房及門房都用連廊相連,廊柱為方形,尺寸較小,連廊頂部是平的,通過女兒牆向院外排水。院內甬路較漢族民居寬大,而且高出地面約1米,十分獨特。院內遍植丁香、杏樹,綠草叢生,環境幽靜。

“相太爺”府宅

“相太爺”府宅同“七太爺”府宅相似,只是院落小一些,另外現正房兩側建有耳房,西側外牆上建有佛龕,院子大門是垂花門與吉林民居中的四角落地式大門相結合的產物,院內柱子為方形,院外柱子為圓形,沒有更多的花飾。
這兩處蒙古族貴族府宅有著鮮明的民族與地方特色。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