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 圖片
《承德避暑山莊》 Imperial Summer Villa in Chengde
‧所屬專欄= 世界文化遺產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原名熱河行宮,俗稱承德離宮,位於承德市市區北半部,是清朝皇帝避暑和進行各種政治活動的地方。它集中了我國南北方建築的特點,以其獨特的建園手法使宮殿、亭榭、湖沼、洲島相互錯落掩映,成為我國錦繡河山的瑰麗縮影。

承德避暑山莊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皇家園囿和行宮,占地564萬平方米。它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經雍正、乾隆兩朝的不斷修造和擴建,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才最後竣工,歷時八十七年。山莊周圍隨山勢起伏建有長達1O公里的宮牆.牆厚1.3米,高3~6米,牆身由不規則的塊一石砌築,狀若斑斕的虎皮,稱"虎皮石牆"。牆頂外側用青磚砌築成雉堞,內側有馬道。整個宮牆東段較為平直,西、北、南三段隨山就勢,宛若縮小了的萬里長城。登上宮牆,極目眺望,山莊景色、市容風貌以及外八廟的壯觀景色盡收眼底。

承德避暑山莊是作為清朝皇帝舉行秋彌大典而設立的行宮。由於這裡山環水抱,氣候宜人,適於避暑,所以自康熙皇帝起,每年有六個月要在這裡度過。康熙皇帝曾為行宮題匾"避暑山莊",並命人為三十六景繪圖,還御筆題詩,通稱"前三十六景",又稱"康熙三十六景"。即:煙波致爽,芝徑雲堤,無暑清涼,延薰山館,水芳岩秀,萬壑松風,松鶴清樾,雲山勝地,四面雲山,北枕雙峰,西嶺晨霞,錘峰落照,南山積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風泉清聽,濠濮間想,天宇鹹暢,暖溜暄波,泉源石壁,青楓綠嶼,鶯囀喬木,香遠益清,金蓮映日,遠近泉聲,雲帆月舫,芳渚臨流,雲容水態,澄泉繞石,澄波疊翠,石磯觀魚,鏡水雲岑,雙湖夾鏡,長虹飲練,甫田叢樾,水流雲在。

後來,乾隆皇帝對山莊又進行了擴建,並於清乾隆十九年(1734年)效仿康熙皇帝,以三字為名又題了三十六景,通稱"後三十六景",也稱"乾隆三十六景",即:麗正門,勤政殿,松鶴齋,如意湖青雀舫,綺望樓,馴鹿坡,水心榭,頤志堂,暢遠台,靜好堂,冷香亭,采菱渡,觀蓮所,清暉亭一般若相,滄浪嶼,一片雲,萍香片,萬樹園,試馬埭,嘉樹杆,樂成閣,宿雲簷.澄觀齋,翠雲岩,罨畫窗,淩太虛,千尺雪,寧靜齋,玉琴軒,臨芳墅,知魚磯,湧翠岩,素尚齋,永恬居。

以上合稱避暑山莊七十二景,成為清代歷史上可與圓明園並駕齊驅的皇家宮苑。根據避暑山莊內部建築的功能,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

宮殿區

宮殿區位於山莊的南部,是清朝帝后日常起居、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宴飲的地方,它包括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宮殿建築。在這裡沒有金碧輝煌的琉璃瓦頂,也沒有瀝粉塗金的裝修,刻意追求樸素淡雅的情趣。四組宮殿均用色彩單一的青磚、灰瓦和木柱,建築風格以空間巨大、平面鋪開、相互連接和配合協調為特徵。形成了結構方正、逶迤交錯、氣勢雄渾的建築群體。

正宮是避暑山莊的主要宮殿,位於宮殿區的最西邊,平面呈南北長、東西短的長方形,四周有圍牆與其他部分隔開,形成一個封閉式的空間。建築佈局嚴整、對稱,在南北中軸線上由前至後分佈著麗正門、避暑山莊門、澹泊敬誠殿、四知書屋、煙波致爽殿和雲山勝地樓等主要建築。

麗正門位於避暑山莊的正南面.它是正宮的前門,也是避暑山莊的正門。門前迎面是高大的紅色照壁、將山莊與市區隔開。麗正門分兩層,下層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有三個方形門洞,上層有城台和闕樓,闕樓面闊三間,進深一

間,單簷卷棚歇山布瓦頂,四周設回廊,柱頭施雀替,鬥棋小鬥無幽度。中間門洞上方嵌有乾隆皇帝用滿、漢、蒙古、藏、維吾爾五種文字題寫的"麗正門"石匾。"麗正"源出《易經》,是方位正則光明的意思。

避暑山莊門位於麗正門以北,它包括大宮門和二宮門。大宮門俗稱外午門.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卷棚硬山布瓦

頂,單簷,檁墊枋,鬥棋小鬥無幽度。中間為方形大門,門上懸掛乾隆皇帝用滿、漢、蒙古、藏、維吾爾五種文字題寫的"避暑山莊"鎦金匾額。大門兩側與腰牆相連,各辟掖門(便門)一座,均面闊一間,進深一間,卷棚硬山布瓦頂。門前東、

西兩側各有平房五間,為外朝房,均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卷棚硬山布瓦頂,檁墊枋,斗拱小鬥無幽度。大宮門以北為二宮門,也稱內午門,面闊五問,進深一問,卷棚硬山布瓦頂,檁墊枋,斗拱小一。無幽度。門上正中:懸掛康熙北北御筆

鎦金鐧匾一塊,藍底紅邊,漢文書"避暑山莊"四個金色大字。門前出一方台基,上列銅獅一對。門前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五問,為內朝房,建築形式與外朝房同,是文武官員或少數民族王公貴族被皇帝召見時的等候之處。軸線,也沒有左右對稱的朝房。整座建築群以萬壑松風殿為主體,門殿、靜佳室、鑒始齋、蓬閬鹹映、頤和書房等殿字分佈於其東、西、南三面,佈局自然,錯落有致,各殿之間以遊廊相通,頗具江南園林情趣。

乾隆將萬壑松風殿改稱為"紀恩堂",康熙皇帝曾在這裡批閱奏章和接見官吏。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周設回廊,卷棚硬山布瓦頂。

松鶴齋東面是東宮,地勢稍低,前為面闊七間的門殿,門殿以北是面闊十一間、進深三間的前殿,再北是清音閣,也稱大戲樓。這一組建築建於清乾隆年間,比建於清康熙年間的正宮還要宏偉。

苑景區

苑景區位於山莊的北部。它地形複雜,西北部峰巒疊嶂,溝壑縱橫;東南部洲島錯落,波光水影;在山巒和水域之間是一片開闊的平原,近百組園林建築散佈其間,或迂回曲折,或錯落宕迭。它用空間的暢通或阻隔,構成"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園林景色。苑景區包括湖泊區、平原區和山巒區三部分。

(1)湖泊區。位於宮殿區以北,是避暑山莊的中心風景區,統稱塞湖,是在天然泉水湖沼的基礎上開拓而成。塞湖被洲、島、堤、橋分割為相互連通的九個小湖面,現存長湖、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銀湖和鏡湖七湖,西湖和半月湖已不存在。整個湖區湖光瀲灩,洲島錯落,亭榭掩映,呈現一派江南風光。其中芝徑雲堤、水心榭、月色江聲、如意洲、煙雨樓、金山等較具特色。

芝徑雲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蘇堤修築的一條長堤,位於湖泊區的中心,徑分三支,連結著如意洲、月色江聲和環碧三島。長堤蜿蜒曲折,兩岸垂柳依依,湖中蓮花朵朵,令人心曠神怡。

水心榭位於卷阿勝境殿北,湖上架石為橋,橋上建有並列的三座水榭:南榭面闊一一問,進深一間,四角重簷攢尖頂;中榭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重簷卷棚歇山;北榭面闊一問,進深一間,四角重簷攢尖頂。

月色江聲是位於水心榭北面的一個小島,島上建築佈局嚴整,為四合院式。由南往北有門殿、靜寄山房、瑩心堂、湖山罨畫等建築,建築之間以遊廊相連。

如意洲位於芝徑雲堤北端,是湖中最大的島,因形似如意而得名。洲上現存建築較完整,既有北方四合院的風格,又具江南園林佈局靈活的特點。洲南端瀕湖為一方亭,名觀蓮所,後有四合院一座,名金蓮映日。金蓮映日東面整齊地設置三重建築,由前至後依次為無暑清涼、延薰山館、水芳岩秀。水芳岩秀東面是一座兩層小樓,名一片雲,是清代皇帝宴請各少數民族王公貴族和文武官員時看戲的地方。漸近湖岸有~座寺廟,名般若相,設有前殿、東西配殿和後殿。洲東端與金山隔湖相望。水芳岩秀東北為滄浪嶼,是如意洲中的一個小園。煙雨樓位於如意洲之北的青蓮島上,是仿浙江嘉興南湖的煙雨樓而建。樓為兩層,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四周有回廊,單簷卷棚歇山頂,鬥棋小鬥無幽度,檁墊枋。樓底部有石砌基礎,坐落於湖中。樓東面有平房,名青楊書屋,面闊三間,進深一問,卷棚硬山頂,另外還有方亭和八角亭。樓西南面有平房三間,名對山齋,齋前有假山,下有洞府,上置涼亭。

金山在如意洲之東,屹立在湖中,整個島嶼全部用青石砌築,也是一座宏偉的假山,下有兩個幽深的洞府,北面的叫白龍洞,南面的叫法海洞,上為平臺。島上建築高低錯落,最高處是主體建築上帝閣,俗稱金山亭,仿鎮江金山寺而建,三層六角,重簷攢尖頂。閣前有三間殿宇,名天宇鹹暢;閣北有芳洲亭;閣西有半月形遊廊繞於駁岸,並建有鏡水雲嶺殿。

(2)平原區。位於湖泊區的北部,面積約60萬平方米,平坦寬闊,綠草如茵。該區東北部有永佑寺遺址,現僅存永佑寺塔;西部沿湖的曠野為清朝皇帝舉行木蘭秋【***】之前選馬試箭的試馬埭;中部是萬樹園,園內森林茂密,芳草如茵,當年常有鹿群放牧其間,乾隆皇帝經常在這裡舉行野宴以及摔跤、馬技、歌舞、雜耍等活動,用以款待各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節,園西為文津閣。

文津閣原與千尺雪、玉琴軒、寧靜齋等組成一個小建築群,現千尺雪、玉琴軒、寧靜齋等已無存。文津閣由門殿、假山、半月池(也稱月牙池)、文津閣、碑亭、曲池、花台、月亮門等組成。主體建築文津閣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於次年(1775年)夏季竣工,系仿寧波明代藏書家範欽的藏書樓一天一閣建造。閣通高16-28米,寬15,80米,長26米,中出腰簷,前後延伸一步架,構成廊廈。原為歇山頂,覆黑琉璃瓦.嵌綠琉璃瓦邊,脊上有吻獸等,後改建為卷棚硬山布瓦頂。兩側山牆下豐上銳,前廊東、西兩頭設券門供出入,外側門楣飾綠琉璃垂花門罩。閣前隔池相望有一一座嶙峋的假山,假山東部有一小型長方形平臺.平臺的中央豎著一座石碑,即月臺碑。它們和文津閣的假山都是根據宋代大畫家米芾寶晉齋的意境而設的借景。

(3)山巒區。位於山莊的西部和北部,約占山莊總面積的4/5。起伏的山巒橫亙全區,由北往南有松雲峽、梨樹峪、松林峪、榛子峪和西峪五條主要溝峪,依山就勢建造有寺廟庵觀、亭台軒閣四五十處,萬綠叢中紅牆掩映,給秀麗的山色平添無限風采。這些建築現大多僅存基址,部分由後人按原樣修復,如南山積雪、四面雲山、錘峰落照等。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