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 圖片
《吐魯番民居》  Dwellings in Turpan
‧所屬專欄= 熱門古蹟景點

吐魯番民居

古絲綢之路的重鎮——吐魯番位於新疆中部天山南麓,柏格達山和庫魯克塔格山之間的陷落盆地北緣。西北距烏魯木齊市182公里,東臨哈密市,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交接。盆地最低點的艾丁湖面低於海平面155米,是我國最低窪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吐魯番思周戈壁面積大,夏季酷熱,最高氣溫可達47.6℃,地表溫度高達75℃以上,素有“火洲”之稱。

由於吐魯番盆地氣候乾旱酷熱,降雨量少,日照長,是典型的內陸沙漠氣候,盆地中粘土層厚。這種自然條件為生土建築奠定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自古以來,不論這裏的房屋如何千變萬化,都離不開生土這種最基本的建築材料。一般住宅是一明兩暗式的全生土拱形建築或土木結構的平屋頂房屋,人口較多者建四跨以上連排拱,這種建築牆體較厚。另有一些民居建成半地下室式的二層樓房,即底層是全生土拱形建築,二層為木結構平屋頂房屋。

半地下室拱形建築具有鮮明的吐魯番地方特色。這種房屋由於底層挖成半地下室,冬暖夏涼,一般人們夏季都住底層半地下室房子,過了炎熱季節,則可住在二樓房間裏。吐魯番之所以採用半地下室,不採用全地下室,原因是地下室室溫很低,和室外溫差太大,人易生病,另外還有通風等問題,所以民居只採用半地下室作法。半地下室挖深一般在0.5米左右。一層屋頂用土坯起券砌成拱形建築,二層屋面用木檁、椽子鋪蘆葦,用幹土做保溫層,草泥抹面,往往採用木制室外樓梯。

這種房子前面多採用高棚架防曬,高棚架成為吐魯番民居建築風格的重要特徵。現在大多數農戶則把原來的高棚架改為葡萄架,更經濟實惠,並且給庭院增添了美麗迷人的景色。一般房屋室內牆壁四周都有各種形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壁龕,取代了立櫃、碗櫥的作用。在建築外形上多採用女兒牆、挑簷和外廊、走道及穹窿形門窗等,增加了建築的造型美。吐魯番的葡萄無核,含糖量高,葡萄乾馳名中外,歷史上一直是向中原上貢的佳品。為了晾制葡萄乾,一般是選擇地勢稍高、比較開闊通風的地段,或是在自己家住房的屋頂上用土坯磚錯落砌成四面有孔、通風透氣、形似火柴盒的土房子,稱為蔭房。這些蔭房建築也是吐魯番的地方特色。到了金秋時節,農民把一串串熟透的無核白葡萄採摘下來懸掛在蔭房裏,將鮮葡萄變成嫩綠喜人、甘甜適口的葡萄乾。

吐魯番的坎兒井雖不屬我國民族建築,但被譽為我國古代三項偉大工程之一(長城、運河、坎兒井)。坎兒井的確是一項巨大的地下引水工程。它的構造主要有豎井、暗渠(地下輸水部分)、明渠(地面輸水部分)、澇壩(蓄水池)四部分組成。最長的坎兒井長達10公里以上,最短的不足1公里,豎井深達90米,最淺的2~3米,豎井的間距30~50米。

新疆的天山,處在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在山前盆地邊緣形成較大的沖積扇。天山的長年積雪在夏季融化時滲漏在山前沖積平原上,形成一個很大的潛水層,坎兒井就是利用這個潛水層取水的。由於沖積平原地形高差特別大,因此第一口豎井鑿得較深,一直鑿到地下潛水層。以後每隔30~50米再挖第二口、第三口豎井,每個豎井之間用暗渠相連通。地下暗渠的水,利用地形坡度由北向南自然流出地面,再蓄進澇壩中澆灌農田。坎兒井的水,四季常流不息,長期以來是盆地農牧業生產和人畜飲水的主要水源之一。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