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赫哲族民居》  Dwelling of the Hezhen Nationality
‧所屬專欄= 熱門古蹟景點

黑龍江赫哲族主要分佈在同江市八岔、街津口兩個鄉和饒河縣西林子鄉回排村等沿江一帶,還有少數人雜居在樺川、撫遠、集賢等地的一些村屯和佳木斯市內。長期以來,赫哲族過著捕魚狩獵生活,近百年來才開始從事農業生產。
赫哲人的住地都選擇在沿江兩岸的向陽高處,以便於捕魚和接近獵場。早在三百年前,松花江流域的赫哲人多住草苫屋頂房。19世紀末期,居住在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人,較普遍地住“卓”(馬架子房)、“胡如布”(小型地窨子)和“希日免克”(大型地窨子)。

“胡如布”是寒帶居民較原始、簡陋的住所,即向地下挖進約1米深的坑,坑頂上用一二根粗壯的大木頭作梁,搭上檁子、椽子,支起楔形架子,上鋪箔條或蓋樹枝,頂蓋培上十幾厘米厚的土,然後再苫草。向陽的南面開門,門旁有一小窗,用魴魚魚皮糊門窗。房屋內搭火炕或板鋪。

“卓”是建築在平地上的房屋,它較“胡如布”有了改進。搭蓋的方法與一般住房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卓”的山牆都是背北向南,房門開在南山牆上,門的兩側各有一扇窗子。房內東、西兩邊搭火炕,廚灶設在火炕的南端。

“正房”為“卓”的發展,房內均搭南北相對的火炕,西炕稱“萬字炕”,是連接南、北炕的。赫哲人認為“西方為貴”,故西炕只能擺設箱櫃,供奉祖先、神靈,不能隨便住人。一般人家還在住宅的東側或西側搭蓋“塔克吐”(魚樓子),它是用幾根支柱做腿,在離地1米多高處支起小房架子,周圍用柳條編成籬笆牆,裏邊可放魚、獸肉幹以及糧食、捕魚工具等。

現今,這些舊式住房已不見了,惟家家戶戶房前的“魚樓子”還顯示著赫哲族民居的風貌。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