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豐富的網上景觀資源‧上萬張設計圖面及照片‧設計、施工、研究、教學、瀏覽...適用
會員帳號:
會員密碼:
﹝一般會員版﹞
‧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街俱、垃圾筒> - Chair and table / Garbage bin 
●取材自:《小地方‧好場所─城市景觀圖集》 (要看本書其他文章請按此)●作者:黃世孟

4A桌椅

4A-1課題與問題

桌椅在街俱中是一種與人體最密切的設備,提供使用者適宜穩固的休息座處,並配合其他設施與活動引發的需求,如談天、等候、觀賞、用餐…等。另一方面都市街道傢俱桌椅可作為一都市設計的元素,提供空間界定、轉換、點景、甚至觸發活動的積極功用。而活動的規模與密度,對於桌椅設置的領域界定及私密性要求,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以下為常見現況問題:

(一) 桌椅基本要求上的問題
1. 桌椅設計未符合人體工學與人因工程,令使用者感到不舒適。設計桌椅在人體工學上主要應考慮下列八項:椅面形式、椅面高度、椅面深度與寬度、靠背、扶手、擱腳空間、桌與椅的配合以及桌椅擺設位置。
2. 桌椅設置位置之選擇,在物理環境上如日曬、風向、排水及使用時段等,經常無法周詳配合考量。日照方面應考慮座向與遮蔭的利用;風向方面則須注意風力與通風狀況;排水方面在前往路徑及設置區周圍鋪面都應妥善處理。桌椅與垃圾桶擺設過近,在視覺上及清潔上不利使用。
3. 何謂優質的桌椅街道家具?桌椅本體的設計固然重要,桌椅位置如何適當配置更是重要。台灣都市街道座椅或公園、校園內之桌椅,經常設置於令人即使坐著仍會心神不安的地方,因為設置者無法充分瞭解與考量使用桌椅人之環境心理。

(二) 桌椅功能要求上的問題
1. 在區位選擇上雖考慮活動要求,但未配合使用行為。經常出現之現象如下:
(1) 為觀景而設的桌椅,看不到觀景景緻,或為其他設施、植栽或人造物所遮掩。
(2) 通道兩側成列擺置桌椅,未能適切滿足休憩行為的要求。
(3) 不含蓄的在廁所正面出口設置座椅。
2. 在組群配置上,多以條形、列形座椅成列設置,未考慮使用者交流互動之要求。
3. 常見多組桌椅集中一處,彼此間無組織,亦缺乏領域感之界定。

(三) 桌椅形式上的問題:一個好的街道傢俱桌椅設計,在形式上應該儘可能與周圍配合,以免破壞風景區優美的景緻,進一步更希望能獲得強化環境意向的功效。
1. 材料上:常以水泥仿木座椅,生硬突兀,座質感覺不佳。
2. 造型上:各種形式雜陳,互不融合。街道傢俱之座椅並非只為提供休憩席坐行為,其實桌椅街道傢俱是都市設計中非常重要的地景元素,應該注意視覺優美的造型,吸引人喜歡去坐一坐之生活傢俱。

(四) 管理維護的問題
1. 廠商提供的廣告座椅,嚴重破壞環境景緻。慈善、公益團體提供之街道座椅,過多、過大的顯示捐贈者,大煞風景與情趣。應該管控適當的廣告資訊的形式與數量。
2. 損壞桌椅未能即時修復或處理,形成殘敗的印象。

4A-2案例說明

(一)分類方式
1. 椅:以製造材質分類為石材、木材、金屬、混凝土…等座椅。
2. 桌椅:桌與椅之各種組配方式。

(二)案例特點
桌椅是地景設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只要有人類行為的地方,一定存在人類生理、心理休憩需求必備的設施。本項目圖例相當多,針對所收錄照片的案例特點綜述如下:

• 桌椅與各種地景設施機能之關係
與桌椅經常配套併存設施頗多,最主要莫過於垃圾筒,因為人類於休憩行為中,自然產生休憩活動以後所產生的廢棄物,必須就近處理。因此,本圖集中特別將垃圾筒與桌椅兩項併列,或統稱為街道傢俱中的最主要街俱。其次並將圖集內容劃分為桌、椅、桌椅與垃圾筒等四分類。
此外,桌椅與地坪、通道、水域、公共廁所的關係密切且特殊。例如通行道路中有停留休憩席坐之行為,但桌椅配置位置與形式,仍不宜妨礙一般通道之人行順暢。水域旁也經常配置觀景、休憩座椅,但仍須慎選不妨礙景觀而且安全的位置。公共廁所前面也有等候、休憩行為,需要座椅桌子等設施,但仍考量既能休憩又不受出入廁所人來人往的不當干擾及影響。

• 何謂好的桌椅環境品質
從本圖集許多案例中很容易解讀或歸納出「什麼是好的桌椅及區位環境品質」。如何創造「小地方、好場所」呢?
第一,充分考量設置桌椅位置的地坪材料,一般桌椅材料與地坪材料間必須考量材質互相適配之特性。
第二,桌椅儘量與有遮蔭、半遮蔭植栽之配合,光天化日下的桌椅,在北緯度國家人種需求陽光特性下,的確經常可見。但在台灣一年四季如春,尤其夏季長、日照強、溫度高的本土特性,較好的桌椅配置位置,宜考量周邊遮陽、遮熱等設施或植栽的整體配合,惟仍注意不宜過度隱密以致容易造成安全死角問題。

• 像椅子又不像椅子非常cute的設計
「椅子」的概念,一般人存在腦中的刻板印象就是有座位、手把、靠背、、等元素。真的如此嗎?為了說明圖集案例中有許都像椅子,又似乎不像椅子的許多結合藝術與工學案例,舉實例說明如下:
‧(案例一)有一處以混凝土為材料所製作的長椅子,有靠背、手把、、等。但是,因為混凝土是很粗糙的材質感,即使如何細緻施工,想製造非常像木造長椅子的造型,這種設計動機既蠢且笨。
.(案例二)無論是木材或石材,製作戶外地景桌或椅的基本原則,“Simple is beautiful”“Less is more”。日本京都庭園中,椅子經常使用一整塊厚實平板,或德國魯爾工業區中的許多遊覽名勝,許多長方形倒置立方體橫置之厚實塊石、、等,均是不像椅子的椅子之好案例。
‧(案例三)不像椅子的椅子另一代表形式就是「垣」,垣之字意即為矮牆,既是阻隔元素,但若設置高度得宜而且位置適當,經常具有遊覽、休憩地點的桌椅功能。作者有一年與文化大學蔡添璧教授出國考察,如本圖例中所示,於美國洛杉磯所拍攝到既是垣又是公共藝術之一景,您說,這究竟是阻隔的垣,還是桌椅的垣呢?因為垣上青銅鴿子可愛的招呼著蔡教授來撫摸之,您說,這是多麼既人性又藝術座席行為之設計。

• 日曬雨淋、不分晝夜,重視維護管理的戶外桌椅
桌椅是最貼近人體的設施,看到、摸到、用到之外,同時能夠非常敏感感覺得到的傢具、街俱。只要稍有缺失、破壞、劣化…等現象,使用人很容易就敏感到其品質良窳。因此,地景設施之戶外桌椅,無論在設計、選材、或施工、製作過程中,均需充分考量嚴酷自然條件的日曬雨淋、人為條件不分晝夜之可能破壞性的使用。因此,必要充分重視堅固耐用、容易更新、維護與管理之特質。今天,歐洲許多城市採用大量金屬工業製品的街道傢俱,其中桌椅形式很多,許多材料均可以克服剝漆的缺點,金屬製品也可以細緻製作,很容易創造接近木質材料桌椅之特質。

4B 垃圾筒

4B-1課題與問題

「垃圾」問題,近年來因為量的增加與質的改變,使垃圾清理與處理更增困擾。垃圾量的增加固然與國民生活品質有關係,也是消費力大大提升所帶來之後果;質的改變則是由於各種包裝材料的改變,過多無法為自然分解的包裝材料使垃圾量越積越多。設置於戶外公用垃圾筒,由於提供給不特定多數使用者,使用方式狀況多且較複雜,使其不論在量的提供、垃圾筒單元的配置、乃至垃圾清理、管理、維護等方面,更須審慎評估。

以下提出國內常見現況問題:

(一) 垃圾筒設置量的「過多」與「不足」
1. 設施密度過多:為避免人群任意棄置垃圾,而刻意增加垃圾筒設施數量以利便於使用,反而致使設施密度太高,觸目皆是,造成視覺景觀的污染以及管理維護的困擾。
2. 設施數量不足:在可能產生大量垃圾之地區,未能預先設置足夠的垃圾筒,導致垃圾滿溢桶外。
3. 設施數量配置依據:維護管理單位對於垃圾超荷產生狀況的應對方法,無足夠經驗,而且未予重視。某些地區其垃圾量在尖峰期與離峰期差異明顯,如果不擬以尖峰時段產生之垃圾量為配置垃圾桶之標準時,而以增設臨時垃圾桶之取代方式,一方面可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則可減輕管理單位之負擔。

(二) 配置地點不良
1. 人群停滯時間較長之地點較容易產生垃圾,在一般動態活動空間,產生機率則較小,故垃圾筒配置地點應慎重選擇。
2. 垃圾筒配置在困難、不容易接近的地點,徒使垃圾集中而無法清除。
3. 與其他地景設施配合配置時,對小地形風向微氣候考慮不足,經常容是致使鄰近活動受到視覺與嗅覺的干擾。
4. 容易變質的垃圾,對風、日、雨、、等影響因子,應考慮定期性、比較高頻率清理方式。台灣對於狗、貓的管理制度不嚴謹,夜間野狗貓經常操亂垃圾,造成環境非常不雅觀。需要考量垃圾筒加蓋型,但又兼顧容易清理、清潔之形式。

(三) 設計上之缺點
1. 構造或組構件複雜,或強度不夠,易遭破壞,耐久性不佳。
2. 開口大小與形式不佳,投入取出皆難。
3. 對於天氣變化的適應性而言,未能與管理方式配合考慮設計。例如清理頻率較高者可能不須加蓋,反之則須考慮防範需有加蓋措施。
4. 垃圾筒本身顯得污穢,使人不樂於使用,或不按方法使用。且清潔感的範圍應該延伸至安置垃圾筒之地面地坪品質。
5. 排水考慮不足:如垃圾筒內應設置洩水孔或鏤空,筒外附近應有簡易排水,以免溼濡黏滯塵屑難清理。
6. 與自然環境配合突兀,應該落實考慮其與環境景觀視覺與實際使用功能兼顧之配合,在質感與顏色上需下功夫。
7. 戶外垃圾筒的煙蒂盒是否必要值得再深入考究,因其外觀較顯污穢、清理較為困難,易造成整體的不潔印象。

(四) 管理維護之問題
設置某類型系列之垃圾筒,必須事先考慮該類型垃圾筒管理、清潔與維修之設置條件與方式。尤其垃圾收集頻率必須配合垃圾裝納容量。否則不良的清運方式徒增垃圾清理時間與人力的浪費。

(五) 垃圾分類問題
1. 即將全面實施的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在一般公共區域控管仍不易。
2. 垃圾分類有許多種類,垃圾筒在設計形式、容量與數量上無法配合。

總結上述問題,可瞭解並分類為以下三大課題:
(一) 何處需要配置垃圾筒?
(二) 垃圾筒配置應該如何與環境及其他設施配合?
(三) 如何設計或選用適當的垃圾筒?

4B-2案例說明
(一) 分類方式
1. 單個:以材質分類為石材、木材、金屬及其他種類垃圾筒。
2. 組合:筒數兩個一組、與桌椅配套,垃圾暫存用之貯存場。
3. 垃圾機械:以收集垃圾的機械種類分為垃圾車及垃圾筒收集器兩種。

(二) 案例特點
垃圾是人類消費後的產物,其處理方式也因各國、各地、各種生活習俗、法令制度的不同,有許多不同對應之處理方式。反應於貯存、暫存行為時,就有各種垃圾筒設施的項目。

• 垃圾筒與各種地景設施機能之關係
垃圾既然是人為產物,當然在人群聚集地點最容易產生需求,地景設施中之桌椅旁、通道中、停車場或公共廁所內均為主要設置地點。本單元中特別收錄了「桌椅」與「垃圾筒」配套圖例,均呈現出非常現實的人類需求行為。譬如好端端能席坐休憩時,既希望有方便就近可使用垃圾筒,但又不希望此種設施太近以致景觀、味道、衛生影響休憩環境品質。因為有如此需求特性,才更顯現應該重視垃圾筒設計水準。

• 垃圾筒的材料、形式與位置
探討垃圾筒材料應該劃分「內裝材」與「外裝材」。一般內裝材仍以金屬居多、塑膠材居次,但是外裝材就顯現的更多樣性。包括木材、石材、金屬、塑膠或兩種以上的混合製品。由於外裝材質的特性與形式有關,而且其配置位置又直接影響景觀,因此,地景設施規劃中,對於垃圾筒的設置區位及形式設計,均為重要的考量因素。
‧(案例一)以石材為外裝材的案例中,石材具有穩重、簡潔、固定的特性。以木材為外裝材的垃圾筒,案例頗多,宜蘭運動公園垃圾筒極為典型代表案例。
‧(案例二)垃圾筒設置位置需充分考量日常、經常性的收集方式,究竟是機械式或人工式的收集處理?究竟多久才收集一次?均會反應在垃圾筒的放置數量、或放置垃圾筒的規模大小上。一般地景上的人類活動、有日期別的尖峰高峰期,其產生垃圾量當然多,所需垃圾筒當然殷切,然而不能單為高峰期的垃圾量而配置過多過大、過多的垃圾筒於地景內,不但不當而且不雅。因此,就有所謂配合活動尖峰期的臨時增補式垃圾筒。最典型代表例子,就是日本東京上野公園,每年櫻花盛開期間數日內,園內湧入成千上萬遊客,一方面觀賞花季,另一方面歡聚交流與餐飲。為配合尖峰期產生過多垃圾,就於原常放置垃圾筒旁,補入臨時垃圾收集設施。

• 考量環境生態、資源回收的垃圾筒設施
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世界環保發展之主流,公共場所設置垃圾筒也配合此潮流,最容易反應實例莫過於國際機場,任何一處垃圾筒均有劃分可燃、不可燃等資源別的垃圾筒,具體例子就是本圖集中的香港新國際機場。
尤其暫貯數量容量較大的垃圾筒,為考量環保衛生,兼顧垃圾的破壞變質,常考量設計有頂蓋的形式。德國一般民眾於住宅巷內設置垃圾貯存場,除了垃圾分類,垃圾儘量以機器方式運輸外,相當考量垃圾貯存場的綠化、美化之環境品質。



●連結圖片分類表: , , , ,
●連結相簿:請先登入
●文字超連結:Yahoo , Google , 世界系列資料庫
●本書相關圖片: , , , , , , , , , , ,

專題文章 > 《小地方‧好場所─城市景觀圖集》
●大標題:4、 街俱、垃圾筒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行銷代理 / 智慧藏學習科技公司  >>版權聲明<<
Copyright ©2009 Archidata & C-view Consult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