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豐富的網上景觀資源‧上萬張設計圖面及照片‧設計、施工、研究、教學、瀏覽...適用
會員帳號:
會員密碼:
﹝一般會員版﹞
‧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水域> - Water front 
●取材自:《小地方‧好場所─城市景觀圖集》 (要看本書其他文章請按此)●作者:黃世孟

8-1課題與問題

人類自古以來逐水而居,水與人類的生存、生活乃至生態等三向度,關係非常密切。人類有勇氣挑戰洶滔駭浪的大海,也能閒情自娛於小金魚缸。若就地景設施中的水域而言,大尺度從海、河、溪、壩、潭,以至落到小尺度的圳、溝、塘、池等,經常是地景規劃設計必須面臨的課題。當然,水景、水域、水舞…等均可創造地景環境景觀價值,但環觀今日台灣地景規劃設計中,水域設施確實也存在許多問題。以下簡要綜述如下:

(一) 河川生態與綠化之省思
台灣近十多年來,對河川生態與綠化、美化之省思與重視,鮮明地反應在宜蘭縣冬山河水岸整治方式及其水際環境規劃設計施工之品質,成果之佳,取得全國認同與激賞。傳統由工程導向的人工堤防,逐漸轉向重視生態、兼顧水域環境美育景觀之發展趨勢。因此,今天各縣市境內只要有河、溪、圳…等水域,地方政府都已經覺醒到對其美化、綠化整治,兼顧環境生態教育上,該付出的努力。
例如嘉義縣政府決心規劃整治朴子溪水域之設施方針,就值得相關縣市政府之參考與學習。

(二) 水域與陸域界面的生態工程細部手法
水域就水的來源可劃分為「靜態死水」與「動態活水」兩類。水域邊界工程規劃設計也可劃分為「自然造型」與「幾何規劃型」兩類。無論屬於那一向度的水際設施工程設計時,傳統忽略生物多種共生的原則,或在工程設計方式上扼殺生態環境之陋習,今天正深入慎重檢討中。因此,如何細緻規劃設計陸域與水域交界岸壁工程之細部、岸邊生態工程之營造、尤其是配合植栽成長的綠化工程,皆是當前面臨之重要課題。

(三) 人工池塘水域的維護管理
作者於台灣國民中小學校園規劃與學校建築研究調查資料中,發覺校園中人工池塘是校長之最愛也是最怕。「愛」池塘擁有潛在許多教學教材資源的特性,但也「怕」池塘對校方而言難有能力定期清潔維護,難以保持優質水質池塘及環境品質。其實這項課題也反應到一般都市公園或公共建築周邊附設池塘之共同問題。
然而,在現今保持水景但避免貯水的概念影響之下,已經開創了各式各樣噴泉新式設備,以避免死水的靜態池塘,更改為動態流水的溝渠式水域。

(四) 水域中高低水位差距之課題
人有人性,水也有水性。有關水域環境規劃設計中,最容易反應的水性因素,莫過於水量與水岸間之水位其高潮、低潮間之落差。若未能根據科學水文數據來規劃水岸工程設計時,除了難保水域環境美景,甚有可能會毀於水患無情的摧殘。
作者與友人搭遊艇逆流而上共遊於德國境內萊茵河,在友人讚賞兩岸山水風光時,總會加上一句批評台北市淡水河之不是與差勁。然而,歐洲大陸綿延流長數千公里的萊茵河,其大陸型河流的水性,終究與地勢湍急、雨量集中、逕流量大、急速就流入海洋的淡水河,其水性有天壤之別。因此,水域無論自然的大川或小溪,或人工的淺塘湖泊,在做水岸設施工程與水景環境整體規劃設計時,必須充分考量地方環境特殊條件之水性。

8-2案例說明

(一)分類方式
針對本圖集所收錄照片,係依據下列分類系統安排照片順序:
1. 河、海、壩、堤(尺度較大之水域)
2. 池、塘、溝、圳(尺度較小之水域)
3. 水岸細部(包括岸壁細部、岸邊設施)
4. 水景設施種類與設計(包含噴泉、流水及附屬設施等)

(二)案例特點
水域地景設施單元中所收錄照片之特點,雖可以劃分為自然型的量大水環境,人工型的量小水環境,以及水陸域交界工程設施的細部特點。

經細心綜合整理分析照片特點後,提出下列由案例所誘引之新概念及可以發展之水環境設計方法:

• 量「水」定做的水景環境規劃設計之概念
大地地景中的水,無論是天然生成之既有水域,或是經過人工規劃才導入水域,規劃設計者對於「水」元素,一定要先考量水體之本身及周邊環境之特點,再落實水環境之規劃設計與施工。就如同衣服相對於人體,人體為本、衣服為用,設計上就是以大環境為本,水則忠實地調配製作為用。
.(案例)照片內地景中的水景,必須以水域與水景周邊環境,互相配合參閱,才能得到智慧與知識。因為水域可分為「自然型」與「人工型」,「幾何型」與「不規則型」,也可分「深水型」與「無水乾溝型」…等,在在反應人類採用水元素來詮釋居住環境之哲理。

• 畫龍點睛式的水域周邊地景設施配合
地景設施中的水域一定均有陸緣邊界,邊界面的貯水、排水工程設施物之設計,本單元中已經呼籲多次必須重視生態工程處理手法。然而若能加強配合水域水景與周邊陸域之特色,甚至水域內的自然或人工陸域設施物的安排與設計,則可為水域景觀創造畫龍點睛功效。
相信參閱本圖集讀者,應該容易從各張照片中解讀各式各類的配套地景設施,尤其對於數量多的、功效明顯的元素,應該印象深刻才對。例如水域邊緣陸域上的「植栽(整體栽種的考量)」、「安全阻隔物(防患溺水的考量)」、「照明(夜間使用之考量)」、「公共藝術作品(造景之考量)」…等,均值得效學與深思。

• 反應自然生態環境教育機會之水教材
人類逐水而生存,也能造水而生活。今天的時代更進入了人類「護水為生態」的境地。地景中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容易有活動人跡。人愛看水,因為水可以誘引多種、多樣的生物生態或自然現象;甚至人看水,有時是人愛看人的影響帶動,所以才會有人貯留,才會累積多量的人跡。因此,今天水環境的生命,已非單單為「水」自身的存在,而需考量因為「水」而誘引的各種生態及自然景象,來進一步延續水域整體的生命週期。
.(案例一)德國多特模市區內某旅館旁規劃設計一處自然型的池塘,台灣旅客經常會懷疑「怎麼會是一處雜草叢生的水域呢?」其實這種水域池塘規劃理念,正孕育著人類尊重自然水性生態環境的概念,以回歸大地的方式營造生物生存空間。
.(案例二)台北市國民小學校園內設置池塘養魚的案例可真不少。魚兒魚兒水中游,只是單單觀看魚兒色美亮麗的視覺景觀,卻不再更深入講解水池中的水、魚、草、蝌蚪、蚊子…等等其他生物及生態現象,如此只有視覺美而非能成為有用的教材之水或水池,在作者心目中並無教育美。
總言之,既然環境中引入水元素的目的,在於充實、活化、美化人類居住環境,一定要想辦法讓水也成為教材,可以寓教於樂的教材,甚至更要求只要站在水邊,就是一處擁有永遠講不完的故事之教材園地。

• 水域周邊景觀設計之要點及技巧
台灣屬於公園內自然型的水域案例中,作者獨鍾台中公園。台中公園設立於1908年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為紀念完成西岸南北縱貫鐵路通車而設立。於公園內設置連體雙亭型的休憩亭於水域中,本人曾經沿著水域順時鐘方向向水域中的涼亭攝影記錄水景與亭景的互動變化(如右圖一所示),雖未高明到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境界,但是只要在不同觀景點上,相同對象之亭就展現不同景貌風情的特點,確實令人激賞。換言之,今天大地上關於地形、地景、地貌的規劃設計,難道不是更應該落實此種的境界嗎?




●連結圖片分類表: , ,
●連結相簿:請先登入
●文字超連結:Yahoo , Google , 世界系列資料庫
●本書相關圖片: , , , , , , , , , , ,

專題文章 > 《小地方‧好場所─城市景觀圖集》
●大標題:8、水域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行銷代理 / 智慧藏學習科技公司  >>版權聲明<<
Copyright ©2009 Archidata & C-view Consult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