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成都十二橋商代建築遺址》 
‧所屬分類= 古蹟的類型分類 > 遺址

成都十二橋商代建築遺址

十二橋遺址位於成都市區原通惠門外十二橋西南側。據測定,其建築年代當在距今三千五百年左右,即商代晚期。該遺址木結構建築物,保存之完好、內容之豐富實屬罕見。

遺址可分為兩組建築,即大型建築和小型建築。

大型建築在遺址的東北角,因現代新建的高層樓房疊壓,只清理出五根長方木地梁。這些長方木當是大型建築的基礎,上面的卯孔應是承載立柱的柱洞,其用途與現代建築的地圈梁相似。地梁間距總共4米左右,故可能是大型宮殿建築廡廊部分的基礎。

小型建築在遺址的東南,發掘近1000平方米,是一座南北進深約7米、東西面闊超過20米的長方形木結構建築。經分析可知其結構為:

(1)幹欄式樁基礎。將許多下端削尖的圓木樁(直徑約8~13釐米,長85~135釐米)打入土中,在木樁露出地面約15~30釐米的上端綁紮成縱向(東西向)排列的主龍骨和橫向(南北向)排列的地龍骨,形成約47~75釐米見方的方格網狀結構層,再在地龍骨上平鋪木板作居住面,形成下部架空的幹欄式樁基礎。

(2)木骨編竹牆體。用直徑約6~11釐米的小圓木,縱橫相交綁紮成方格網狀的木骨架,再把用小圓竹和竹篾編織的竹篾笆綁紮在木骨架上做成輕巧的牆體。此種做法至今還在四川部分地區流行。

(3)兩面坡草頂。用直徑約18釐米左右的圓木作脊檁,在相距1.45米處,平行排列直徑約16釐米的圓木作檁子,檁上用直徑僅5~6釐米的圓木作椽子橫向搭接綁紮,其上覆蓋捆綁數層的茅草,茅草上壓有由寬2釐米的竹片紮成的間距為14~20釐米的網狀物。有的地方茅草上還壓有小樹枝。

(4)建材與結構。建築材料有圓木、方木、木板、圓竹、竹篾和茅草等。圓木多未加工,有的還留著樹皮。木板厚約1.2~2.5釐米,為砍斫而成。構件的結合方式有竹篾綁紮和原始榫卯加綁紮兩種。

從小型建築簡陋的情況看,它們顯然是與上述地梁所代表的大型宮殿建築互相連結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建築群體。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